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计算机病毒25岁了

[日期:2007-10-11]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7月13日,计算机病毒25岁的“生日”。
    第一个计算机病毒Elk Cloner,是美国匹兹堡一位高中生的恶作剧,恐吓的色彩并不严重。它主要骚扰不知情的Apple II用户,使对方的电脑屏幕显示出这样一首短诗: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
Yes it's Cloner! …(
    这一年,是1982年。IBM的个人电脑刚刚诞生一年(针对PC的病毒,直到1986年才突然出现)。世界各国的科学和商业机构普遍还没有应用电脑,而计算机用户基本上是某些特定用户和技术发烧友,他们用软盘来交换文件。
    从这个令人厌恶的“良性”病毒Cloner开始,电脑病毒在25年内经过了爆炸式发展,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尤其是互联网兴起之后,联入网络的PC和笔记本电脑都显得脆弱不堪,非常容易被恶意软件攻破,而恶意软件也从最初的小孩子的恶作剧,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全球为防治恶意软件而花费的金钱,已经无可估量。但按照美国普渡大学的计算机专家Eugene Spafford的估计,每年因恶意软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应该在几百亿到几千亿美元之间。
    和最初的病毒、蠕虫(与病毒相似的程序)类似,今天的恶意软件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网页和直接攻击等形式,将自己复制到毫无防备的电脑中。但和之前单纯破坏电脑系统不同,现在的恶意软件会监控用户对键盘的使用,获得社会保险的号码,或利用这台电脑发送那些教授人暴富秘诀的垃圾邮件。通过这些程序,攻击者甚至可以遥控被感染的电脑。
    老式的恶意软件,大多是吹嘘自己的技术,在互联网网页上挂出一幅头条新闻来炫耀。2003年初,SQL Slammer蠕虫病毒使全球的网络出现故障,网速近乎于“爬行 ”。Spafford表示,新的恶意软件往往出于获取经济收益的动机,它更为狡猾,更像一条寄生虫。它也会造成伤害,但“它不会‘杀死’主机,因为这同样会杀死它自己。”
    发表在本周《科学》上的一篇评论中,Spafford和佛罗里达理工学院(the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计算机科学家Richard Ford发出警告:病毒正在侵蚀其他领   域——手机、家用电子产品日趋智能化,而且开始联接成网络,这正是病毒的新乐园。原则上,病毒利用漏洞,通过蓝牙无线网络在手机间传播。“手机病毒已经不是杞人忧天了,”研究者再次强调。
    目前,恶意程序导致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也就无法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并有可能不断变种,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大量的问题,其实是和人性有关。” Spafford表示,消费者要求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给病毒和僵尸提供的藏匿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电脑和软件应该配置相关工具,帮助它们更好抵御恶意软件,但人们常常会关掉防火墙去玩游戏。
    6月下旬,美国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了他们的报告,呼吁各界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来研究如何改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Spafford表示,未来十年内,如果这个计划受到持续关注的话,政府机构和产业界的协同努力,有望遏制恶意软件的增长速度。
    早期计算机病毒发展史
    早在1949年,距离第一部商用计算机的出现还有好几年时,计算机的先驱者冯.诺依曼在他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机组织论》,提出了计算机程序能够在内存中自我复制,即已把病毒程序的蓝图勾勒出来,但当时, 绝大部分的计算机专家都无法想象这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序是可能的,可是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地研究冯.诺依曼所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之后,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程序员道格拉斯.麦耀莱、维特.维索斯基和罗伯.莫里斯在工余想出一种电子游戏叫做"磁芯大战"。  
    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的科幻小说《P-1的青春》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轰动了科普界。作者幻想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可以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计算机,最终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酿成了一场灾难, 这实际上是计算机病毒的思想基础。    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 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1983年月11月,美国计算机安全专家费雷德博士研制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随后该程序在VAX/11机上进行了攻击试验,并获成功,第一例计算机病毒就此诞生了。随着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系统的迅速普及,这一技术被众多的计算机应用人员、计算机爱好者等滥用,并不断发展,到了80年肛中后期,这一技术遂步成熟,最终造成了计算机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肆泛滥。
    1986年巴基斯坦有兄弟两人为追踪非法盗版者而编制了Brain(大麻)病毒,同年,10月在美国本土出现该病毒,并以强劲的势头蔓延,PC开始有了病毒。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一年级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morris)制作了一个蠕虫计算机平素(Tap Worm),并将其投入美国Internet计算机网络,许多联网机被迫停机,直接损失达9600万美元。莫里斯也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1988年我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Pingpang(乒乓病毒)。
    1990年在美国出现第一例多形性病毒260病毒,又称幽灵病毒、千面人病毒,而在保加利亚出现用于病毒交换的VXBBS。
    1991年初欧洲出现病毒编写小组和俱乐部,如米兰的意大利人病毒研究实验室,英、美、澳等国家也先后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同年6月出现了第一本病毒杂志——40-HEX。
    1992年初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危害性圈套的文件型病毒DIR-II,其传染速度、传播范围及其隐蔽性堪称当时已发现的病毒之最。这是继莫里斯事件之后的第二起重大病毒。同年还出现了第一个能把普通病毒改造成多形病毒的变形引擎MTE。8月份,出现了第一个病毒开发软件包。同年还有人开始出售病毒软件包,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病毒也在国内外广泛流行。
    1993年美国财政一个BBS站上存放着几百个病毒原代码,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批评。1993年到期994年多形性病毒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编写,有许多病毒开发软件包能直接生成多形病毒。
    1995年幽灵病毒流行中国,6月份国际上出现第一个感染数据文件的宏病毒。
    1998年台湾大同工学院学生刘盈豪编制了CIH病毒,6月份首先在台湾流行,此后通过网络,相继在澳大利亚、瑞士、荷兰、俄罗斯等国流行,同年8月此病毒传入我国内地,很多计算机用户的机器受到破坏,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CIH病毒是迄今为止破坏性最严重的病毒,也是世界上首例破坏硬件的病毒。它发作时不仅破坏硬盘的引导区和分区表,而且破坏计算机系统FIASHBIOS芯片中的系统程序,导致主板损坏。目前该病毒已有三个版本,即1.2、1.3、1.4,发作日期是4月26日,6月26日和每月26日。
    计算机病毒25岁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