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接的地步。人类对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已有的知识(信息)的享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只要你随便登录国内外稍微有点名气的网站,输入一 个关键词,手指一击,你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便会滚滚而来。人类的视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阔,人类的胸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广。
信息的占有量固然越多越好,通古博今总比孤陋寡闻强。但另一方面,“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毛泽东语),江泽民同志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的拥有量越多,对创新越有所启迪,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说信息的占有量越多就一 定能有所创新。已有信息(知识)的重复固然不能算创新;像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展示当时人类从未领略过的知识(信息)当然算创新、但这样的情况不是天天可以遇见的。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将原有的信息加以重新编织、排列、组合,从而得到新的信息,这也是创新。即创新可以是无中生有、无中出新,更可以是有中生有,有中出新。
西方有一 个科学家为了说明这一点,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东西分别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横坐标上,然后看它们在坐标系上的交点所对应的两个事物的联系,能不能给人以新的联想。笔者仿其思路,曾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排列(见

左 图)。
几经审视后,发现交点A已能引起联想:牙膏类物品,未启用前是用锡封住的,第一次启封,得用小刀、剪刀等削去封皮,往往会弄破手。旅行中开启新的牙膏,更是不方便。但现在大部分牙膏的顶(外)端,就自带一 内锥,第一次使用时,只需将牙膏盖拧下,用盖上自带的小锥捅破封皮即可。这就是锥子和牙膏的联系产生的新的信息,这一信息,现已转化为生产上具体的应用。D点和B点的结合,暂时还未引起什么能直接转化生产力的联想。但C点却可能引发联想:能不能发明一 种“橡皮”,去直接擦除滴在衣服上的的油污?到时候,每售一套高档西服,就捎带一套能分别除去工业、食物等类油污的不同成份的去污“橡皮”?以上说明,创新依赖于信息的摄入,更依赖于对已有信息重新编织、排列和组合。信息社会不仅要学会占有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信息,这样,创新也就在其中了。
 
(四)
现在玩不玩电脑的人都常把“多媒体”一词挂在嘴角。什么叫多媒体?多媒体与现代意义上的信息革命是什么关系?等等,则不是所有人一下子都能说清楚的了。
多媒体(Multi  Media):多种传媒手段。狭义的媒体概念原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业界和新闻传媒手段。广义的媒体概念系指刺激人类感观的各种方式。人类的“五官”,即眼、耳、鼻、舌、身各管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人类的这五种接受外界信号的能力当中,首推视觉。资料表明: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视觉占83.0%,听觉占11.0%,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其饼状盘如左: 
在有显示器和其它输出设备的计算机(非单片机)上,人们主要是通过视、听觉来接受计算机输出的信息的。基于现代计算机意义上的“多媒体”,系指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观带来的刺激(二者之和达人类接受外界信号方式的94.0%,能产生气味和味道的计算机至今尚未见到)也就是说,现代计算机能够以声音、颜色、符号(文字)、图画、影像等多种传媒的手段来传递信息,来刺激人类的感观,给人们以较强的震撼,故曰“多媒体”计算机。
然而,如对多媒体的理解仅到此为止,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非本质的。因为按照对人类感观刺激方式的多样性而言,“多媒体”手段早就存在了。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概念出现之前,电影、电视早就实现了以上的各种“声、色、图、像”,为什么那时不叫多媒体呢?原来,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还有一个本质特征,那就是多媒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蚌埠市信息技术协会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